9.05.2010

失物招領



相較於其他表演藝術,我很少很少看戲劇。這次因為學妹參與演出,於是買了票,在週日的午后,坐在鋪在地上的巧拼墊,看表演。

若要我很簡單地介紹劇情,我會這麼說:娃娃是一個私生女,自從五歲那年父親離開她和母親,娃娃接受母親給的一切資訊,相信父親是個不負責任拋棄她們的"那個人",於是她選擇堅強長大,不讓自己的生活被那個人影響,直到某天申請戶籍謄本時,她知曉父親已經去世的消息…;某個失物招領中心的通知引著她得到一個回憶的包裹,於是娃娃踏上一個追尋的旅程,她想起塵封記憶裡父親的身影,而和父親元配的會面更帶給她莫大的衝擊,原來她一直以來相信的事實,可能並非真相,而她絕對信任的母親,可能才是說謊的人…

很難想像演出的六位,只有一位有戲劇演出經驗,在我看來大部份的演出都是恰到好處的,而需要誇大戲謔的部份也未有減少。故事情節雖然大多是可以預期的,但因為這是導演自身的生命經歷,於是看起來格外動人,好幾幕我揣想當事人的心情都覺得心痛了,而最後娃娃和元配會面的那一幕更是忍不住落淚。導演設計觀眾席的前後都是舞台,於是幕與幕之間少了緊湊的壓力,也輕鬆創造當下與過往兩條時間軸線的場景切換,觀眾雖然得不時變換方向觀看,卻也形成第一排也是最後一排的趣味。

正因為是導演的真實生命歷程,藉由娃娃的話語和轉變,可以看到導演自己的思考、掙扎、接受;有幾句話節錄如下:
*也許,從頭到尾我只看到一堆破碎的片段,卻以為是整幅圖畫
*真相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當眼前的一切有可能是謊言時,卻寧願選擇繼續留在謊言裡

我們常常習慣在接受片面的資訊後即刻下了結論,予它自我的判斷,然而,一個物體,從不同角度高度不同人眼中看到的長相總不盡相同,事情也是,何況我們總是只能窺到其中的一角。當失物招領中心的服務員對娃娃說:妳可以選擇的!我忍不住想拍手叫好,因為這正是一段時間以來常常存在於我心中的想法: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,也不能控制其他的人要怎麼樣,唯一能控制的,只有自己,我們永遠握有自己的選擇權,選擇面對事情的態度、選擇繼續仇恨或是寬容、選擇留下或是離開…

於是最後娃娃選擇改變:理解母親為了自己所以選擇向她說謊、放下對父親的恨意接受他迫於不得已的苦衷離開自己、理解元配並非一味容忍丈夫的不忠實而是接受他的模樣。

元配訴說她與娃娃父親的關係時,我也感觸良多,不是百分百的認同,卻也相當契合我的想法。喜歡一個人,不應是想著要改變他變成什麼模樣,或許,接受他就是這個樣子,思考自己是否能夠與之相處,才是一種讓雙方都能比較快樂的方法。前陣子和妹子聊天時說到,總會在吃了某種類型的虧之後嚷嚷著不要再重蹈覆轍,然而,遇到新的類型,還是會產生新的問題,與其想著不再重蹈覆轍,不如接受自己就是受某種類型的吸引,然後,想想要用怎麼樣的態度和方法,讓大家都開心,也不為難自己。

一個半小時的演出,驚喜地給了我不少想法的呼應,也很開心看到朋友在舞台上發光發熱;走出喧鬧的咖啡店大門,傍晚的涼風吹來,彷彿走了一遭夢境時空後回到現實。

過往的記憶,都是自己的一個部份,帶著它,繼續往下一站前進。

沒有留言: